第124章 谁敢说李言是红党-《民国:一元秒杀平推二战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中央军看似规模庞大,可目前总共可用的火炮仅为567门,其中还有110余门火炮面临退役。

    经过前几年的整军重编,陆军部将457门可用火炮编成4个独立炮兵旅、5个独立炮兵团、4个独立炮营。

    不算那些75毫米口径的山炮野炮,中央军的炮兵部队总共装备着20门30倍口径德式150毫米榴弹炮、24门32倍口径德式150毫米榴弹炮、40门德式克虏伯105毫米榴弹炮、32门辽十四式150毫米榴弹炮。

    泱泱华夏,四万万人口,而今拿得出手的大口径火炮仅为40门105毫米榴弹炮、76门150毫米榴弹炮,全部加起来竟只有可怜的120门大口径火炮。

    更令人扎心的是——

    由于东北沦陷,兵工厂被日寇占据,失去供应来源,炮兵部队装备的那32门辽十四式150毫米榴弹炮即将陷入没有炮弹可用的尴尬境地。

    一旦炮弹打完,国军将无法补充炮弹,32门重型榴弹炮会沦为烧火棍,摆在营房晒太阳。

    此时再看看李言。

    好家伙!

    一出手便是108门大口径榴弹炮。

    如果减去那32门即将没有炮弹与维护零件的辽十四式150毫米榴弹炮,国军能够持续使用的大口径榴弹炮只有可怜的88门,而李言却手握108门用不着的大口径榴弹炮,比整个中央军还多出20门。

    自东北沦陷一年后。

    日寇野心膨胀。

    图谋侵占华夏东部沿海富庶区域。

    日寇海军第一遣外舰队司令盐泽幸一于1932年1月28日午夜指挥海军陆战队分三路突袭上海闸北。

    上海卫戍驻军,第十九路军总指挥蒋光鼐率部御敌,十九路军给予日军迎头痛击,日军向十九路军的防御阵地接连发动四次总攻,均以失败告终。

    蒋光鼐指挥部队在闸北、江湾、吴淞、曹家桥、浏河、八字桥一带展开多次战斗,打得日军先后四次更换主帅,死伤近万人,后面委员长命令87师、88师、教导总队组成第五军,星夜驰援第十九路军。

    日寇见事不可为,华夏援军即将抵达,立即发表停战声明,双方于5月5日签订《淞沪停战协定》。

    1932年的淞沪抗战,让委员长意识到日寇的重炮部队杀伤力太大,能全面压制国军反攻,使反攻部队损失惨重,一发炮弹落下,方圆50米生机全无。

    同年,由于外汇储备不足,刚好德意志急需扩编装甲部队,其军工厂缺少钨矿,制造坦克装甲,委员长与德意志达成协议,用钨矿砂换取德式大口径重炮。
    第(2/3)页